首页 | 中心介绍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双高协同·产教融合 新型医疗诊治技术转化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作者: 来源: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日期:2025-09-13 03:00:06 人气:10

9月12日,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双高协同产教融合”—新型医疗诊治技术转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州举行。本次大会由省教育厅指导,苏州大学、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新北区人民政府)、江苏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行业联盟协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杨树兵,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新北区区长石旭涌,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名誉院长、江苏高校放射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子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秘书长郭丽莉,我校校长张桥,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等出席活动。活动开幕式由张正彪主持。


张桥首先对各界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落地,为全省高校带来重大机遇。苏州大学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推进“双高协同”,支持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与常州国家高新区等合作单位携手,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积极推动“把企业的实验室建到苏大来,把苏大的课堂放到企业去”,促进校企双向奔赴、协同创新,共同助推产业升级,为服务人民健康、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苏大力量。


柴之芳院士指出,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协同创新中心始终致力于推进放射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与重大科学问题攻关。协同是创新的基石,创新是协同的必然结果,科研与产业应深度融合,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强调,协同创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希望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协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共同促进科研人才培养与技术突破,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郭子建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江苏省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校企合作桥梁,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创新与转化环境。当前,放射医学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江苏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主动对接行业产业,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希望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强协同、开展原创性研究,推动放射医学在精准诊疗和诊疗一体化方面实现迭代升级,“让放射的光芒照亮生命的新希望”。


石旭涌表示,常州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实在在的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全力为成果转化和企业成长提供全链条保障。高新区重点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持续夯实产业生态。他希望以“双高协同”为契机,与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肿瘤诊治技术联合攻关、临床转化平台建设与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推动更多放射医学及新型医疗技术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树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标杆。


杨树兵指出,当前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浪潮澎湃,技术迭代与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常州国家高新区在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迅猛,产业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苏州大学依托省级放射医学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取得多项重要创新成果。希望全省高校要紧扣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新赛道培育与新医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使新医科成为助推产业突破的“智力引擎”;要加强协同创新,加速形成优势产业与优势学科匹配深度融合的新格局;要强化双向赋能,构建高新园区与高校创新动能持续迸发的新高地。


活动现场,江苏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与常州市肿瘤医院、中核核素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超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益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完成共建签约。聘任10位相关行业专家为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教授,张桥为产业教授颁发聘书。




柴之芳院士和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何小茜书记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常州)揭牌。


在院士报告环节中,郑海荣院士以“医学影像与生物智能”为主题,分享了该交叉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谭蔚泓院士则围绕“分子医学助力健康中国”作精彩报告,深入介绍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并呼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进程,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科技局引智处处长徐进系统解读了科技人才政策。随后,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史海斌主持了成果转化案例路演与转化成果推介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6位代表分享了成果转化案例,并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大会还集中发布了89项高校科技成果。


本次活动面向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围绕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开展“双高协同”,推动高校与高新园区深入合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共有54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约200人参加会议。


(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党委、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江苏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