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中心1个、国家级药物评价中心 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3个,这些基地平台为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支撑。代表性平台简介如下:?xml:namespace>
⒈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于2002年9月25日通过专家论证,10月31日获环境保护部批准建设,2007年12月20日由国家环保部批准命名。本实验室下设3个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环境毒理学研究室、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室),1个环境分析测试中心、1个疾病诊断专科医院。该重点实验室注重发挥中辐院多学科技术优势,围绕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内容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开展化学品环境污染所致健康损害判定、补偿机制研究和电离辐射健康危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与评价、公害病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环境污染所致健康损害临床诊治研究等。该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中辐院技术优势,多年来在环境镉、砷、汞、铅、铬、氟污染致居民健康危害现场调查;环境镉、砷、汞、铅、铬、氟污染致慢性中毒诊断与判定标准的研究;公害病认定与赔偿办法研究;急性环境污染事故健康损害应急办法的制定及环境毒理学实验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部分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为我国的环境与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还开展了辐射防护衣器具的研制,其产品已成功地应用到环境放射性污染、核工厂、反恐及部队个人防护;开展了电离辐射和化学污染致突变作用比较研究;大亚湾—岭奥核电站人群健康评价等。同时牵头完成了国务院领导关注并批示的六项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的调查与报告撰写。
⒉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始建于1996年,其前身是隶属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核医学生物技术”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实验室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推动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2000年10月转为江苏省“核医学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7月更名为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 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依托放射医学学科建设,借助苏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中整体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的技术平台。根据放射医学学科内涵和发展的要求,结合苏州大学在放射医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重点实验室在下述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工作:1)辐射损伤医学基础研究;2)辐射危害评价与防护技术研究;3)肿瘤放射分子机理与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医学应用研究。实验室总面积约3000 M2,下设5个专业实验室,即电离辐射与电磁辐照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物质分析实验室、环境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射性防护设施,计算机控制的门禁系统,独立的通风和放射性特下水系统,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和放射源库。可以开展细胞培养、蛋白质分离与纯化、基因克隆、载体构建、DNA和RNA分析,以及一系列放射生物学和核医学的实验。
⒊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中心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是中辐院下属专业从事药物安全评价和放射毒理的研究机构,中心现有正式人员25名,其中高级职称14名,获硕士学位10名,博士学位4名,涉及到的专业有放射医学、药学、生物、实验动物、毒理、遗传及病理学等领域。中心于2005年10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LP的认证检查并于2006年3月在网上公布,于2011年1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LP的复查和增项认证检查。中心目前可以开展的项目包括:啮齿类的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非啮齿类的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遗传毒性、局部毒性及安全药理试验。中心自通过认证以来,已承揽各类型药物安全评价项目80余项,同时在该平台基础上成功联合申报国家新药重大创制项目2项,为5项国家新药重大创制项目提供了技术服务。
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基地列表
序号 | 名称 | 基地类型 | 依托单位 | 批准部门 |
1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环保部 | |
2 | 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苏州大学 | 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 |
3 | 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4 |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江苏省教育厅 |
5 | 江苏省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工程中心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省科技厅 |
6 | 辐射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7 | 核环境模拟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8 |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9 | 核设施退役与放废处理工程技术中心 | 省工程技术中心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10 | 安徽省精确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工程中心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科技厅 |